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继续开展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工作的通知

[财办会〔2024〕3号]  [2024-01-2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各试点单位:

  2023年4月,财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联合开展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工作的通知》(财会〔2023〕7号),组织开展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工作。为了进一步巩固深化试点成果,实现深化试点目标,经商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档案局、国家标准委、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中国民航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同意,决定在2024年继续联合开展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安排

  试点目标、试点电子凭证种类和会计数据标准、试点单位范围与《关于联合开展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工作的通知》(财会〔2023〕7号)《财政部办公厅关于扎实推进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办会〔2023〕20号)《财政部办公厅税务总局办公厅中国民航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扩大数电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开具端单位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办会〔2024〕1号)等保持一致。

  鼓励未纳入试点单位范围、具备条件的单位在备案后自愿参与深化试点工作。有关中央企业、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向财政部会计司书面申请备案,地方单位根据属地原则向所在地财政厅(局)书面申请备案,各地方财政厅(局)将备案结果向财政部会计司报送。

  试点单位应当在2024年6月前实现试点电子凭证的常态化处理和运行,配合做好数据统计上报,完成数据标准验证工作。

  二、工作要求

  (一)开具端试点单位。

  银行电子回单、银行电子对账单的开具端试点单位应当加快完成银行电子凭证互联互通平台生产上线,同时,加快企业网银、银企直联以及与其他试点电子凭证开具分发平台对接渠道的系统改造和生产上线,在深化试点期间实现多渠道、常态化开具(交付)符合标准的银行电子回单和银行电子对账单。加快研究和改进签约授权流程、机制,遵循安全、高效、便捷的原则,满足接收端单位常态化获取银行电子回单和银行电子对账单的需求。

  数电票(铁路电子客票)的开具端试点单位应当加快实现通过中国铁路12306网站和app渠道购买火车票开具(交付)符合标准的数电票(铁路电子客票),提供直连对接、平台对接、个人下载等交付方式,满足接收端单位和个人常态化获取数电票(铁路电子客票)的需求。

  数电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的开具端试点单位应当加快实现自动化、常态化开具(交付)符合标准的数电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提供直连对接、平台对接、个人下载等交付方式,满足接收端单位和个人常态化获取数电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的需求

  数电票、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财政电子票据、电子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的开具端试点单位,应当遵循“应开尽开”的原则继续常态化开具(交付)符合标准的电子凭证。各开具端试点单位应当根据电子凭证开具(交付)实际情况加强与电子凭证开具分发平台、代理记账平台、票务服务平台政务财务服务平台等试点平台对接,满足各类接收端单位批量化一站式获取电子凭证的需求。

  (二)接收端试点单位。

  尚未完成技术改造、已完成改造尚未实现常态化运行的接收端试点单位,应当加快工作步伐,确保按期实现常态化运行,完成数据标准验证工作

  已经实现常态化运行的接收端试点单位,应当继续按照标准对试点电子凭证进行全流程常态化处理和运行,做到“应处理尽处理”。鼓励推动所有具备条件的下属单位“能试尽试”

  鼓励接收端试点单位探索符合标准的会计数据应用场景,探索形成可扩展、可聚合、可比对的会计数据要素,服务价值创造具备条件,确有需求的接收端试点单位可以将电子凭证的一个或多个处理环节委托给有关平台进行集约化、批量化处理,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探索优化电子凭证服务处理模式

  (三)试点平台。

  试点电子凭证开具分发平台应当进一步加强电子凭证开具(交付)能力、分发能力建设,在符合相关主管部门业务规范和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的基础上,探索发挥“一对多”“多对多’的功能作用和服务模式,支撑开具端试点单位常态化开具(交付)符合标准的电子凭证,为各类接收端单位批量化、一站式、常态化获取电子凭证提供支持和服务。

  试点代理记账平台、票务服务平台、政务财务服务平台应当稳步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探索拓展和深化服务内容,为平台用户提供常态化的电子凭证服务功能。

  (四)服务保障单位。

  各服务保障单位应当持续升级优化电子凭证工具包,扎实帮助广大接收端单位降低应用难度和应用成本。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部门协同。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国家档案局、国家标准委、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中国民航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续健全跨部门联席工作机制,加强协同配合与信息共享,按职责分工协调解决符合标准的电子凭证充分供给、供需对接、真实性检查等全流程自动化无纸化处理中的堵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

  (二)健全长效机制。财政部继续完善各类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提高标准的规范性、科学性与实用性,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电子凭证系列国家标准的研制、报批和发布等工作。会同相关部门适时对深化试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研究制定推广应用方案制定发布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会计软件基本功能和服务规范等制度规范,构建标准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服务保障。继续坚持深化试点专班工作机制,做好统筹协调、试点备案、技术指导、问题解答、标准验证、统计分析和支持保障等工作。充分发挥全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咨询专家对标准试点、推广应用及健全长效机制的技术支持作用。各地方财政厅(局)扎实做好属地试点单位组织、备案、指导和督促工作。

  (四)开展宣传培训。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应用相关政策、要求的宣传和培训,对试点单位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宣传,不断增强各单位对标准应用和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的理解,提高应用标准的意识,营造良好的应用氛围。
加入收藏 收藏列表

点此按钮分享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