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韩凤芹(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陈少炼(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4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要“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2025年5月14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强调,要用好政策工具,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和优质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耐心资本关注长期价值,敢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科技创新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能进一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离不开“耐心”政策支持。税收政策作为构建“长钱长投”耐心政策的重要部分,在培育耐心资本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完善资本市场税收制度,稳定投资者市场预期,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税收政策,对耐心资本培育至关重要。然而,我国当前的资本利得税收政策缺乏鼓励长期投资的激励机制(张壹帆等,2024),对投资的引导力度相对不足(葛立宇等,2024),不能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亟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本文借鉴美国和英国资本利得税收政策培育耐心资本的成熟经验,探讨如何完善个人投资者转让权益类、债权类资本性资产的资本利得税收政策,以培育耐心资本。 一、个人资本利得税收政策培育耐心资本的内在逻辑 耐心资本是一种专注长期价值投资的资本形式,不以短期投资收益作为首要目标,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胡海峰,2025)。耐心资本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持续性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使其更关注长期价值创造,并拥有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长期战略投资的形式,耐心资本有助于推动社会树立投资长期主义的价值理念,引导社会资金长期配置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和战略引导。 培育耐心资本须充分发挥耐心政策的作用,构建与之相对应的环境和基础(吴晓求,2024)。税收政策作为影响资本配置的重要政策,其是否具备耐心特性,对耐心资本的培育至关重要。资本利得税属于所得税类,天然发挥着资本市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一方面,资本利得税是对投资者转让资本性资产实现的收益课税,仅在资本性资产被转让、出售或处置时才能核算损益。这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锁定”资金,能有效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dimmock等,2018),培育耐心资本。另一方面,资本利得在性质上和普通所得不同,可以通过设定差异化的税收政策,提升税收政策与长期投资特性的适配性。这有助于打破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双方对短期利润的过度关注,促进公司治理的改善,鼓励长期投资(roychowdhury等,2019),培育耐心资本。其培育耐心资本的具体逻辑如下。 一是改变投资者投资策略,延长投资期限。投资收益是影响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资本利得税能够直接影响投资收益的高低,进而引导投资行为。相较于短期资本利得,给予长期资本利得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能让投资者在少缴纳资本利得税目的的驱动下延长持股期限(huddart等,2002),从而减少对短期利润的过度关注,转而关注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和长远发展前景。 二是改变管理层决策,制定长期经营战略。一方面,在短期投资主导等环境下,为迎合短期投资者的需求,管理层往往重视短期经营战略,以短期业绩水平作为核心管理目标,制定相应的短期生产经营策略。当资本利得税收政策促使投资者延长持股期限时,投资者会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相应地降低管理层的短期业绩压力,从而促使管理层制定更为长远的跨期投资和生产策略。另一方面,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利得税收政策,使得投资者不以短期利润变化作为主要的投资决策依据,弱化对企业短期利润波动的负面评价,促使投资者和管理层共同关注企业的长期利润(凌兰兰等,2008),提升投资者和管理层在战略利益上的一致性,缓解投资者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使管理层作出与投资者一致的长期经营战略选择。 三是改善企业治理状况,推动持续长期投资。在短期投资导向下,投资者和管理层的决策重心聚焦于企业近期盈利表现,侧重于短期经营策略的制定与调整,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缺乏连贯性与可持续性。通过差异化资本利得税收政策设计,可以有效引导企业加大创新等长期投入,避免陷入短期业绩迎合的误区(万莹等,2025)。投资者投资期限的延长,会促使其更深度参与企业治理,融入长期价值理念,进而倒逼管理层优化治理策略、制定长效发展战略。随着企业治理效能的逐步提升,长期投资的综合效应将持续释放,最终形成长期投资与治理优化的良性循环。 二、个人资本利得税收政策培育耐心资本的国际借鉴 由于资本市场、创投行业的高度发达,美国自1913年开始对资本利得征税,虽未设立单独的税种,但形成了完整的长期资本利得课税体系,其个人资本利得被纳入所得税框架,适用特殊资本利得税收政策。英国发达的个人信托制度催生了资本利得税的设立,其对个人资本利得单独开征资本利得税。无论是单独开征,还是将资本利得置于所得税框架下征税,两国的个人资本利得税收政策都突出鼓励个人进行长期投资的政策倾向。这也是英美两国居民青睐长期投资(葛立宇等,2024)、耐心资本相对丰富的重要原因之一。英美两国主要通过对长短期资本利得实施差异化税率,允许资本损失税前扣除,制定小企业、股票激励计划等特定类型的长期投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长期资本利得税负,冲抵长期投资风险,鼓励个人进行长期投资,培育更多的耐心资本。 (一)对长期资本利得与短期资本利得实施差异化税率 为抑制资本市场短期投机行为,鼓励长期投资并培育耐心资本,英美两国依据资本性资产持有时间区分长期资本利得和短期资本利得,并对长期资本利得适用更低税率,以降低其税负,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在美国,纳税人处置持有期限1年及以上的资产产生的净资本收益为长期资本利得,处置持有1年以下的资产产生的净资本收益为短期资本利得。短期资本利得视同普通收入,适用税率为10%?37%的七级累进个人所得税税率。而长期资本利得则根据应税总收入的高低按相应税率征税,适用低于普通收入的优惠税率,主要为0%、15%、20%、25%、28%,大多数情况下税率不高于15%,在特殊情况下适用25%、28%两档税率(见表1,略)。 英国根据个人应税收入总额和资本利得金额判定资本利得的适用税率。自2025年4月6日起,英国的资本利得税设14%、18%、24%、32%四档税率。普通资本利得主要适用18%的税率,对符合《商业资产处置减免条件〔2024〕》取得的收益则适用14%的优惠税率。该优惠税率的适用条件为持有企业资产或股份达到相应的时间长度,具体包括:一是个体经营者或合伙人出售持有2年以上的企业全部或部分业务;二是贸易企业员工或管理者出售其持有2年以上的本企业股票或证券;三是出售借给合伙企业或个体经营者的资产,且该资产须被合伙企业或个体经营者使用1年以上。 (二)允许资本损失税前扣除 英国和美国允许纳税人进行资本损失税前扣除、净资本损失结转扣除,以此与投资者共担风险,缓冲投资风险对长期投资者的冲击,鼓励长期资产配置,培育耐心资本。 美国允许纳税人用资本损失抵扣资本收益,夫妻合并申报纳税者年度抵扣限额为3000美元,已婚且单独报税者年度抵扣限额为1500美元,超过抵扣限额的净资本损失可向以后年度结转扣除。此外,允许长期净资本收益在扣除短期净资本损失后的金额适用长期资本利得税率,体现了鼓励长期投资的政策取向。 英国规定,资本收益在扣除免税额和损失后,才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并依据通货膨胀水平对每年的资本利得免税额度进行适当调整。2024—2025年,资本利得税个人免税额度为3000英镑,其他受托人的免税额度为1500英镑。若资本损失超过资本利得,形成的净资本亏损可向后结转5年,抵扣未来年度产生的资本利得。根据最新商业资产处置减免规定,出售非上市贸易企业股权并需缴纳资本利得税的个人,可享受终身100万英镑的资本利得免税额度,以此鼓励投资者制定长期投资计划,并进行跨周期资产配置。 (三)为鼓励特定类型长期投资实施资本利得税收优惠 为扶持特定行业的持续发展,英美两国制定了鼓励特定类型长期投资的资本利得税收政策,旨在增加相关行业获得长期资金支持的可能,培育耐心资本。 美国为定向支持对小企业的长期投资并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设置了针对长期投资小企业资本利得的递延纳税、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对个人因出售、交换符合《国内收入法典》第1244节规定的小企业股票而产生的净资本损失,可在50000美元(家庭联合申报为100000美元)额度内视为一般损失,用于抵扣普通所得。二是出售持有超过5年的符合《国内收入法典》1202节规定的合格小型企业股票享受资本利得税减免:出售在2009年2月17日及之前购买的合格小型企业股票,资本收益最高免税50%;出售在2009年2月18日至2010年9月27日期间购买的合格小型企业股票,资本收益最高免税75%;出售在2010年9月28日及之后购买的合格小型企业股票取得的资本收益,最高享受100%免税。三是出售持有超过6个月的合格小型企业股票,若自出售之日起的60天内再投资于其他合格小型企业股票,其出售取得的资本利得可延期纳税;投资于合格机会基金(qualifiedopportunityfund,qof)的收益,可享受部分或全部延期纳税,若投资且持有qof10年以上,其资本利得收益免征资本利得税。 英国为鼓励个人将取得的资本利得用于再投资,建立了长期免税机制,制定滚动延期纳税或免税的税收政策,鼓励资金长期留在特定账户中,形成耐心资本。个人出售资产获得的资本利得用于继续购买其他企业股份,可以享受延期纳税。通过股票激励计划获得股票并持有至少5年,其收益免缴所得税;出售股票获得的资本利得,如果继续投资于股票激励计划免征资本利得税,如将出售股票的资本利得在90天内转至股票股份个人储蓄账户,该账户内每年限额20000英镑的资本利得免征资本利得税。 三、完善我国有助于培育耐心资本个人资本利得税收政策的建议 英美两国利用资本利得税收政策鼓励个人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的经验,对我国提振资本市场、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维持投资长期主义、培育耐心资本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在个人所得税政策体系下继续完善我国个人资本利得税收政策 一是完善综合所得、经营所得、资本所得等所得并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相较于英国单独开征资本利得税的模式,美国将资本利得纳入个人所得税征税的模式更具政策简化和实施可行性优势,对我国更具借鉴价值。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居民资本要素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稳步增长,且资本要素收入存在较大的税收调节空间(吕冰洋等,2020)。然而,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中的财产转让所得项目实质承担着个人资本利得课税功能,却存在系统性不足、政策目标不够统一等问题(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2025)。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为此,建议借鉴美国经验,进一步厘清资本利得的性质和范围,拓宽所得税税基,在现行所得税体系下进一步修订“财产转让所得”相关条款,细化资本利得课税条目,尽可能完善“财产转让所得”的内容,引导开展长期投资。二是应继续采用财产转让所得模式下的比例税率。英国和美国的个人资本利得税均采用比例税率的形式,具体适用税率则根据持有时间长短以及资本利得与其他所得之和的总所得水平来确定。这种模式虽以比例税率为形式,但因考虑了个人总收入水平的高低,因而具有一定的累进意义。我国在制定资本利得税率时,可以在考虑个人综合所得总水平的基础上,以财产转让所得20%的税率作为基准,设定几档不同的税率,对综合所得较高的投资者的资本利得适用高于20%的比例税率,对综合所得较低的投资者的资本利得适用低于20%的比例税率。这样既能确保资本利得税收政策的简化,又能引入累进税率的元素,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为长期投资营造更为稳定的环境,进而服务于耐心资本的培育。 (二)对长期资本利得实施优惠税率 国外经验表明,较高的资本利得税会增加投资者成本(dimitrova等,2023),加重企业风险规避成本(yost,2018),进而对长期投资产生不利影响。降低长期资本利得的税率,形成长期资本利得与短期资本利得差别化的税率,能使投资者延长投资期限(he等,2022),形成耐心投资。目前,我国个人资本利得课税现状主要为:个人转让限售股须缴纳税率为20%的个人所得税,转让非限售股暂免征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股票暂免征税,转让非上市公司股权缴纳税率为20%的个人所得税;其他财产转让所得也须缴纳税率为20%的个人所得税。可见,当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并未明确区分长期财产转让所得和短期财产转让所得。本文建议在继续实施转让上市公司股票收益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基础上,借鉴英美两国经验,对现行需要纳税的资本利得,区分长短期资本利得,以突出鼓励长期投资的政策倾向。一是突出对长期资本利得的税收优惠。美国的实践经验表明,以1年持股期限为界限,对1年及以上的长期资本利得制定优惠税率,足以使市场上的大部分投资者更加关注长期投资(dimmock等,2018),从而延长投资持股期限。为鼓励长期投资,培育耐心资本,可将1年作为区分界限:持有期限在1年以下的转让所得视为短期利得,适用当前20%的税率,持有1年及以上的转让所得,适用15%的优惠税率。二是设置两档长期资本利得优惠税率。美国、英国的资本利得税率有4档至5档,未来我国可设置两档长期资本利得优惠税率。比如,纳税人持有资产1年及以上,其资产转让收益适用15%的税率;持有资产2年或更长时间,其资产转让收益适用10%的税率。这样的设置突出持有时间越长、税率优惠力度越大的政策导向,有助于引导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 (三)允许资本损失税前扣除与结转 对损失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政府对投资的态度。允许资本损失税前扣除和结转,可以分担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损失,提升投资者预期收益的稳定性,进而培育长期价值投资的市场生态。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转让财产(包括股权)时,应纳税额为转让收入减去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但关于转让资本性资产产生的损失的扣除政策不够明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利于耐心资本的培育。结合国际经验,本文对完善我国资本损失处理的资本利得税收政策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允许资本损失限额抵扣资本收益。参考美国的经验,在科学分析我国资本市场投资损益状况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资本损失扣除限额,允许当年资本损失在限额内抵扣资本收益,允许短期资本净损失从长期资本净收益中扣除。这一举措有利于稳定投资者收益,分离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增强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促使投资者开展长期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二是设置资本利得免税额度。目前,我国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股票暂免征税,而对转让限售股、非上市公司股权、其他财产按20%的税率征税,这既不利于形成多样化的长期投资,也有碍税收公平。参考英国对资本利得设置年度免税额度以及对转让非上市公司股权设置终身免税额度的经验,建议对转让限售股、非上市公司股权等需要纳税的资本利得部分,结合中小投资者平均资本利得状况,科学设置年度免税额度;或者设置一个合理的资本利得终身免税总额度,以减轻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综合税负,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使其在更长的时间维度内配置资产,形成耐心资本。三是允许资本净损失向后结转扣除。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经营亏损准予向以后5个年度结转扣除,而个人所得税对投资者的超额资本损失不允许结转扣除。为鼓励投资者跨期配置资产,养成长期投资的习惯,建议在资本损失抵扣资本收益的基础上,允许超额资本损失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参考英国结转年限以及我国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年限等标准,建议设置3?5年的资本亏损结转弥补期限,引导投资者在更长时间区间内配置资产,形成耐心资本。 (四)设立鼓励特定类型长期投资的个人资本利得税收优惠政策 给予投资于特殊企业、特定地区的长期资金以资本利得税收优惠,能有效引导资金长期投资于特定地区、特殊企业。一是设立鼓励长期投资小企业的资本利得税收优惠政策。美国的资本利得税收政策注重扶持小企业投资,其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方面,可尝试允许投资小企业的个人在一定限额内,将资本损失限额抵扣普通所得。在允许资本损失限额抵扣资本收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允许投资小企业的超额资本损失在限额内抵扣普通所得,抵扣后的净资本损失可向以后年度结转扣除。这将进一步降低投资小企业的风险,缓解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为其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可根据投资小企业的年限设置差异化的免税政策。参考美国经验,在持有期1年以上的长期资本利得适用15%优惠税率的基础上,为投资小企业的资本利得提供额外优惠。比如:投资小企业满2年及以上转让的,其取得资本利得可享受10%的免税额度;满3年及以上转让的,其资本利得可享受15%的免税额度。以此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小企业,培育“投小”的耐心资本。二是设定鼓励长期投资特定行业的资本利得税收优惠政策。可通过设置差异化税率或特别的资本利得减免税政策,引导形成投资特定行业的耐心资本。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更多耐心资本的支持。对投资于不同行业所取得的资本利得设置不同税率,能够有效引导投资方向,增强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在资本利得税率设计中,可考虑设计一档鼓励长期投资特定行业的优惠税率,比如,对于持有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产业一年以上的股份,允许适用更具优惠的资本利得税率。这将推动资本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改善投资结构,助力实现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的目标。三是设定鼓励长期投资于特定地区的资本利得税收优惠政策。美国对于投资合格机会区10年以上的资产转让收益免征资本利得税收,以此扶持特定地区的投资和就业。在完善我国资本利得税收政策的过程中,可考虑引入对中西部地区长期投资的政策,对投资于中西部地区所获得的长期资本利得,给予相应免税额度,助力中西部地区耐心资本成长,缩小区域间资金投资差距。 (五)探索设立投资基金账户长期资本利得减免税政策 美国的资本利得税收政策规定,退休账户内的投资收益(含资本利得)可暂不纳税,提取时则按普通所得适用的税率纳税;而对于符合规定要求的罗斯个人退休账户(rothiras)内的投资收益(含资本利得)可免征资本利得税。英国则通过实施股票激励计划,设立个人储蓄账户资本利得税优惠政策来培育耐心资本。未来我国可以考虑以下措施。一是设立个人养老金账户资本利得限额免税政策。个人养老金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是耐心资本的重要来源。建议对于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产生的资本利得在一定限额内实行免税政策。超出限额的资本利得,若继续留存于该账户并用于后续投资,则可暂缓纳税。此外,若资本利得在该账户中留存超过一定年限,可适当增加该账户的免税总额度,以此鼓励个人养老金等资金开展长期投资。二是尝试建立投资储蓄账户资本利得限额免税政策。可参考英国股票股份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对投资储蓄账户内产生的资本利得实行限额免税政策,鼓励资金留在该账户,长期配置于资本市场,从而形成耐心资本。 (本文为节选,原文刊发于《税务研究》2025年第7期。) 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 韩凤芹,陈少炼.培育耐心资本:个人资本利得税收政策的国际借鉴[j].税务研究,2025(7):75-81.